随着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,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走进了人们的视线,但是从机器人产品的生产完成到进入生活或者工厂,这条路并非康庄大道,各种宣传推广方式,起着助推剂的作用,会迅速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,缩短着这条路。
其中参加各种展览,对于工业机器人来说,已经不再新鲜,国外的国内的每年都会在全球各地参加各种展会,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产品的特点及优点。
但是对于刚刚兴起的服务机器人,其实参加展会展示产品这条路并非像期望中的那样顺利,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,影响展示效果。 都有哪些问题?应该如何解决?这是今天我要和您探讨的内容。
NO.1
网络不稳定
机器人可能出现:需要通过联网才能实现的功能无反应,或者失误率大大增加。比如语音对话识别率大大降低,机器人不说话或者说错话。
详解:现场网络不稳定。由于展会的观众比较多,短时间内,场馆同时可能有数千名观众,而且基本上都是3G或4G的网络,这时你就会发现,打电话发短信没问题,但是网络会有延迟或网速大幅度减慢,而这些,是在平时的测试环境中几乎不大可能发生,以至于到现场机器人变“痴呆”。
解决方案
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,不管是场馆提供的WIFI还是自带个人热点,基本上都一样,因为个人热点归根还是要用联通、移动、电信的网络。不过,也有一些小技巧可以避免这种尴尬。
1、增加机器人的离线功能,即使没有网络,也能部分展示机器人的功能
2、尽量减少互动,可能是不让机器人丢脸的无奈之举。
NO.2
现场环境嘈杂
机器人可能出现:是跟人类的语音互动难,无法精准识别人类发音。
详解:展会现场充斥着各种音乐、机器运转的声音、人们之间的交流,声源很多,分贝又比较大。严重影响着机器人的语音识别功能。
解决方案
1、可以划定一块封闭空间为体验区,能够将外界的干扰降到最低。但是封闭的区域会影响人流量,所以,可以请有消费意愿的目标消费者去体验,其他的在外观看即可。
2、除了语音互动,提前准备一些其他的互动方式,避免只有语音互动的尴尬。
NO.3
无人机禁飞规定
详解:由于担心关注安全问题,害怕炸机的情况,而且又是在室内,所以一般展馆和展会主办方会对无人机飞行严格控制,除非有提前沟通,一般都不让飞。
解决方案
如果一定要试飞,可以设置足够高度的安全网,或者划定试飞区(也有安全网),请有从业执照的专业人士进行操作。而且,这个事情必须要提前跟主板沟通,切不可临时起意。
NO.4
知识产权问题
详解:这个问题在国内较少发生,因为目前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没有那么完善,即使有产权问题,也不会对现场展示有太大影响。但是,在国外就不一定了,尤其是国外一些数一数二的电子展会,对知识产品的保护很完善,如果涉及到侵权,可能就当场取消参展资格,而且不退任何费用。2016年美国CES,中国某企业因为参展产品侵犯了人家的专利,展位被查封,还有20多家中国企业因为类似或其他原因被约谈。
解决方案
参展之前,可以查询相关资料,咨询专业人士,核实自己的产品跟其他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是否有冲突,确保不会被盯上。
NO.5
防火防盗防熊孩子
详情:这个主要是针对产品处在测试环节,还没达到上市标准的产品,往往这类产品相对来说稍显“脆弱”,有一些主要特别照顾的地方,不适合所有人都去碰触的地方。而机器人展会,会吸引大量儿童,有些儿童很乖,但是也有一定数量的熊孩子,过来拍拍、踢踢、扭扭是经常会发生的,而且很多家长呈纵容态度。
解决方案
如果产品害怕上述的熊孩子,建议用围挡挡起来,围挡可以有多重方式,比如鲜花围个圈,或者在展台设计搭建时专门布置围挡,给人留有一定的距离感,不适宜过近接触,能挡掉一大部分熊孩子。但是,想100%的组织熊孩子,那不可能,因为熊孩子的关键就是“熊”!
NO.6
小偷
详情:每个展会都会有小偷,偷个头较小的产品或者礼品,就是有多少的区别,国外展会不清楚,游仔参加过的国内的展会,基本上都有展商被偷的情况。小范围内聚集大量人群,这就是小偷的最喜欢的工作环境,这个不管是展馆保安还是主办方,都控制不了。
解决方案
除了自己多注意,没有别的办法,不要指望其他任何人。
以上是参加展会最常见的几个问题,如果您也有遇到过困扰您的问题,欢迎回复,一起讨论。
原文内容来源于网络
注册会员
离服务机器人近一步